隨著疫後航空業復常,不少人都捉緊假期飛往世界各地「飲飲食食」,例如去台灣大吃台式火鍋,去日本盡享高級和牛、海鮮刺身,又或是去韓國品嚐醬油蟹,再配上燒酒、啤酒,大快朵頤。惟放肆飲食不但誘發腸胃問題、脂肪肝,亦可能引致痛風症(Gout),繼而引發關節痛楚!
今年42歲的 Adan 最近剛從日本東京旅行後回港,一向喜歡運動的他早上突然發現自己左膝關節劇痛、紅腫,連下牀也站立不穩,自以為是旅途中不慎扭傷令舊患復發,逐向醫生求診。惟經醫生診症後,發現他患上的是急性「痛風」。原來 Adan 一向無肉不歡,亦喜歡飲酒,加上旅途時食量倍增導致發病。醫生勸諭他即時戒掉高「普林」的飲食習慣,避免痛風翻發。
慢性痛風症可致關節變形
以往提及關節炎,多會聯想起與關節勞損、年齡增長有關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或是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的類風濕關節炎。其實痛風症亦是常見的關節炎疾病,由於人體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過高,尿酸鹽結晶體沉積在關節和身體其他部位內,誘發關節發炎,繼而出現關節疼痛、發紅、發熱和腫脹等病徵。
急性痛風症大部分只會影響單一關節,最常見為大拇趾,其次是其他腳趾,腳踝和膝蓋。病發通常在清晨時分,患處會突然泛紅、腫脹、發熱及劇痛,表面皮膚因紅腫而帶光澤,甚至會脫皮,嚴重者更會痛得連早上起來下牀也有困難;因痛風病發前可毫無先兆,故此經常令患者感到坐立不安。正常情況下,痛楚在患者服用藥物後得到緩解,即使沒有接受治療,徵狀也會在3 至10 天內自行減退。
若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持續偏高,有機會演變成多個關節發炎,包括膝蓋、足踝、手指等,並經常復發,惡化成慢性痛風症,嚴重的更可以導致關節變形,痛風性腎病等併發症。
痛風患者為甚麼要戒食高「普林」食物?
「普林」(Purine),又稱嘌呤,其實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無色結晶含量較高。「普林」在我們體內經過新陳代謝分解後,便會變成尿酸,再經由腎臟從小便排出,一般來說不會對健康構成影響。
惟尿酸的新陳代謝可受到遺傳因素、飲食習慣、腎臟排泄功能等影響。當新陳代謝失調,體內的尿酸積聚過多或排出過少時,便會出現高尿酸血症,增加痛風的機會。
哪些人容易患病?
男士患上痛風症的機會較女士高,特別是年過 40 歲,喜歡飲酒和經常「大魚大肉」人士,而近年也不乏年輕求診個案。正服用利尿藥的人士,血科疾病、癌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腎病患者,或直系親屬患有痛風症亦有有較高患病風險。
改善飲食習慣與藥物治療雙管齊下
如患急性痛風症,醫生會按患者情況處方消炎止痛藥或秋水仙鹼(Colchicine),減低關節的紅腫和痛楚。若痛風經常發作,則需長期服用尿酸合成抑制劑或促進尿酸排泄藥物,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雖然痛風症並不能完全根治,但飲食控制加上適當的藥物治療可以預防痛風症復發。
留意飲食貼士︰
- 儘量避免或減少進食:
- 酒類
- 動物的內臟,如腦、肝、腰、心臟、胰(豬橫脷)等
- 海產類如沙甸魚、魚卵;貝殼類如帶子、青口等
- 過量的肉類、家禽類和魚類
- 過量的乾豆類、冬菇、椰菜花、菠菜及鮮露筍等蔬菜
- 多飲開水,每天最少兩公升,有助排出體內過量的尿酸
- 避免暴飲暴食,保持體重及腰圍適中
延伸閲讀:
- Like
- Digg
- Del
- Tumblr
- VKontakte
- Flattr
- Buffer
- Love This
- Odnoklassniki
- Meneame
- Blogger
- Amazon
- Yahoo Mail
- Gmail
- AOL
- Newsvine
- HackerNews
- Evernote
- MySpace
- Mail.ru
- Viadeo
- Line
- Comments
- Yummly
- SMS
- Viber
- Telegram
- Subscribe
- Skype
- Facebook Messenger
- Kakao
- LiveJournal
- Yammer
- Edgar
- Fintel
- Mix
- Instapaper
- Copy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