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郊遊路線推介專欄作者KC
旨在與人分享在山野間的遊歷和體會,或許可以幫大家找到合適的出遊路線,或許可以令大家認識自然多一點點,與它重新連結。
FB 專頁:地平線上的一期一會︱Captain KC’s Travelogue
| 上山下海系列 — 拜訪馬屎洲沉積岩婆婆 |
三門仔來回馬屎洲僅7k左右
行程可長可短 最高點亦不過百
實在進可攻退可守
天時暑熱 於是選了馬屎洲短短一遊
馬屎洲承載着甚具歷史價值的奇特岩石地貌
一般人經過可能只看到一地普通的岩石
幸好今次出遊有朋友相熟的地質學家相伴
是昔日大學鄰科Earth Science的同學
將馬屎洲地質的秘密一頁頁地揭開
給我們透露每塊岩石的生命故事
經過鹽田仔的連島沙洲來到馬屎洲
腳下踏着的地方原來以前是一片淺海
由陸上沖入大海的泥沙經長年累月沉澱
在海底形成一層又一層的沉積岩
這些沉積岩大概在兩億多年前的二疊紀出現
比侏羅紀的恐龍還要早
在香港的岩石羣中可說是前輩呢
見證着這兩億多年來香港的變遷
洲上地質介紹資料也尊奉她為沉積岩婆婆
沉積岩婆婆本來一直活在水底
只因地殼變動被推到陸上才讓我們有緣相會
在馬屎洲東邊的岩岸邊走邊看
不同年代的新舊沉積岩一層層疊著
不難發現沉積岩婆婆臉上滿是一條條皺紋
皺紋時而平滑 時而摺曲
視乎岩層有否受到外力而造成摺痕
輕輕撫摸沉積岩婆婆的皺紋
有些較光滑柔嫩 有些較粗糙
原來是岩石中沙石的粗幼程度影響沉積岩的質感
若然夠眼利、加上一點幸運的話
還有機會發現封印在石中的生物化石
以前喜歡有生命的事物而入讀Life Science
經此一行後發現其實岩石也有「生命」
地殼的能量將沙石壓成沉積岩
而且繼續塑造它的面貌
只是時間過得比較慢
可能過了數千萬代人 它才改變了一丁點
若有一天它掉進熾熱的岩漿裏
它熔掉後又再開始新的「生命」循環
在見過兩億多歲的沉積岩婆婆後
才察覺我們只是驚鴻一瞥、轉眼成灰的生命體
原來在石頭面前我們只是如此渺小
什麼快樂不快樂在古石層前也輕如飛灰
兩億歲也好 幾十歲也好
在化成飛灰之前
無謂拘泥於短痛中
把握現有的時間
寫好自己的生命故事
做塊有層次、有成長的沉積岩
路線資料
路線:三門仔新村>>鹽田仔>>連島沙洲️>>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原路折返)
起點交通:於大埔墟火車站B出口乘小巴20K/巴士74K至三門仔新村
終點交通:於三門仔新村乘小巴20K/巴士74K至大埔墟火車站
需時:3 hr
全長:7 km
難度:一粒星
行程亮點:馬屎洲沉積岩
KC教路:下車後穿過三門仔新村,請後有石梯上山,經過鹽田仔墓地後下山,踏過連島沙洲,可沿海岸的馬屎洲自然教育徑欣賞馬屎洲地質,到達馬屎洲盡頭便沿路折返(詳情可見:https://bit.ly/3MLPYB5)
KC貼士:
– 除非遇上大潮漲,基本上都能靠連島沙洲來回三門仔及馬屎洲 (1.5m或以下比較穩陣)
– 路程雖短、上落不多,但全程大部份路段都頗為開揚,防曬功夫要做足
歷史資料館:
– 三門仔:原位於白沙頭東部近白排角,六十年代興建船灣淡水湖,故村民被迫遷到三門仔新村的現址,村民多數為水上人,村內仍保持漁村風味
– 馬屎洲:外型貌似馬匹在大便而因以為名
自然小百科:
– 沉積岩:當沙石沖入大海或湖泊並沉至海床或湖底,在高壓等合適條件下會慢慢形成一層層的沉積岩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
- Like
- Digg
- Del
- Tumblr
- VKontakte
- Flattr
- Buffer
- Love This
- Odnoklassniki
- Meneame
- Blogger
- Amazon
- Yahoo Mail
- Gmail
- AOL
- Newsvine
- HackerNews
- Evernote
- MySpace
- Mail.ru
- Viadeo
- Line
- Comments
- Yummly
- SMS
- Viber
- Telegram
- Subscribe
- Skype
- Facebook Messenger
- Kakao
- LiveJournal
- Yammer
- Edgar
- Fintel
- Mix
- Instapaper
- Copy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