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慎防行山中暑

慎防行山中暑
酷熱天氣行山,若沒有做足預防措施,容易出現中暑。(kneepain.com.hk)

近日天文台不時發出酷熱天氣警告!雖然行山有助强身健體、放鬆身心,但畢竟在30多度的高溫及超强紫外線環境下,如外出活動時沒有做足預防措施,很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

另外,熱愛行山的朋友也要懂得分辨中暑先兆,雙重保險!萬一行山途中發現自己或同行者出現相關症狀,也能第一時間作出適當的應急處理,避免悲劇發生。

甚麼是中暑?

人在酷熱的環境下,體溫上升,身體機能便會自動調節降溫,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可是,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生理調節未能有效控制體溫時,便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等症狀。

當體溫升至攝氏四十度或以上時,患者更會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等現象,稱為中暑。若不及時替患者降溫及急救,便會有生命危險。

Heat stroke
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等症狀,可能是中暑的先兆。(Kneepain.com.hk)

認識中暑前兆

在身體出現中暑前,會先經歷熱痙攣、熱昏厥,以及病情較為嚴重的熱衰竭。雖然部分前兆如熱昏厥或熱衰竭,跟中暑均出現暈厥的相近症狀,但熱昏厥情况較中暑輕微,可視為中暑前兆的警號。

  • 熱痙攣(Heat cramps)
    身體流失大量鹽分、水份和電解質,造成肌肉抽筋,伴隨嘔吐、四肢無力。
  • 熱昏厥(Heat syncope)
    長時間受陽光直射或處於不通風的地方,汗水難以蒸發造成暈厥、臉色蒼白等。
  •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出汗過多減慢血液循環,造成頭暈、脈搏變弱等情況,並可能失去知覺。
  • 中暑(Heat stroke)
    身體無法散熱,導致體溫超過攝氏四十度或以上,同時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若不及時替患者降溫及急救,可能引致休克,甚至失救死亡。

當有人在大熱天時中暑暈倒,切勿以為餵水和敷退熱貼會對病情有效,因為體內汗水成分不只有水,亦有電解質,如果只補水,身體電解質會失衡,誘發抽筋。若患者神志不清時,更有機會被飲料嗆塞氣管而誤入肺部;而退熱貼會令血管收縮,更難散熱。而不同程度的熱疾病各有症狀和處理方法,首先需觀察患者情況而作出相應對策,若不及時察覺及治療,或會對其身體造成永久損害。

四類熱疾病的處理方法

山友預防中暑七招

注意!小童、長者、長期病患,尤其患有心臟病或高血壓,及過胖人士均屬中暑的高危一族,應避免獨自行山。若計劃行山、郊遊等戶外活動,宜採取以下預防中暑措施︰

  • 帶備及補充足夠水分
  • 穿淺色透氣薄身衣物
  • 盡量避免長程且沒有樹蔭遮蔽的行山或遠足路徑
  • 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後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 不應留在停泊及沒有空調的汽車內
  • 避免飲用含咖啡因及酒精的飲品,以免因利尿作用加速身體水分流失
  • 適時休息,切勿勉强
進行戶外運動時,應帶備及適時補充足夠水分。(Kneepain.com.hk)

正所謂「行山唔係揾命搏」,除了夏季容易出現的中暑危機,山友也要留意行山途中有否其他不適症狀,例如較常見的「膝頭痛」。如患者本身已患上膝關節痛症,包括上髕股關節疼痛綜合症即俗稱的「跑步膝」)、退化性膝關節炎等,勉强行山有機會加劇關節勞損及創傷,還是應當及早處理方為上策。

總而言之,若於進行任何運動的過程中意外受傷或突然出現劇烈疼痛、不適,應馬上停止,並向相關人員求助。

延伸閲讀: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