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以為骨質疏鬆是長者的「專利」,其實年輕人也有機會患上此症,部分人甚至出現骨折後,才發現自己患病。平日進行適當和恆常的運動,加上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維他命 D,有助及早預防骨質疏鬆症!
甚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一種因骨質漸漸流失,而導致骨頭變脆弱兼容易折斷的新陳代謝病症。骨折會造成嚴重痛楚及引發其他併發症,減低病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分類:
- 骨質疏鬆 :與同性別的青年比較,骨質密度低於或等於負 5 標準差
- 嚴重骨質疏鬆 :與骨質疏鬆的條件相同,但同時曾發生過一次或多次的骨折
- 骨質稀少 :與同性別的青年比較,骨質密度低於或等於負 1,但高於負 5 標準差
病因:
- 原發性: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又稱「退化性骨質疏鬆症」,大部份患者屬此類,主要因年齡漸長導致
- 繼發性:因某些疾病、不良生活習慣、或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所致,更常出現於較年輕的女性
骨質疏鬆症及骨折的高危因素:
- 長者
- 女性
- 體型瘦小,體重過輕
- 不良的生活習慣:吸煙、過量飲酒或咖啡因飲品、鈣質攝取量長期不足、缺乏維他命 D、缺乏負重運動(例如每天站立時間少於 4 小時)
- 女性的雌激素不足:婦女過早停經(45 歲之前)或曾接受過卵巢切除手術
- 男性的睪丸素過低
- 內分泌失調病症,如甲狀腺機能亢進
- 長期服用藥物:如類固醇、甲狀腺素、利尿劑、肝素、化學療法等
-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 40 歲以後曾經骨折
- 家族中有骨質疏鬆或骨折患者
- 視力聽覺退化之人士(容易跌倒)
- 認知障礙症患者(容易跌倒,且可能影響日常飲食而引致營養不均)
症狀:
骨質疏鬆症一般沒有任何症狀。如果沒有進行例行普查,一般都是發生骨折後,才知道自己患上此病。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及前臂骨。腰椎骨折的病人會出現駝背、肚腩凸出及身高變矮等情況,亦會產生腰酸背痛等症狀。
診斷:
及早診斷骨質疏鬆是預防骨折的最有效方法。
常見骨質密度檢查方法:
- 超聲波儀器(Quantitative Ultrasound, QUS):只可以作為骨質密度的初步普查方法,並不能作為確診工具。
- 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DEXA):用於診斷及監察治療的效果,這是目前最為醫學界認同的檢查方法,測量的部位通常是腰椎及股骨頸。此儀器可以計算出骨質密度的「T-分」,「T-分」是用來界定是否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標準,方法是將進行測試者的骨質密度與處於骨質密度高峰期的同種族青年作出比較,以顯示骨質流失的程度。
以下是世界衞生組織的骨質疏鬆症程度分類:

預防及治療:
非藥物治療:
- 適當和恆常的負重運動
- 均衡飲食:攝取鈣質和維他命 D
- 一般而言,每天的鈣質攝取量應為最少 800 至 1000 毫克
- 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包括牛奶、芝士、乳酪、蔬菜、果仁等
- 若未能從飲食中攝取足夠鈣質,可服用鈣片以作補充
- 維他命 D 主要來自陽光和食物,除曬太陽外,食物如:添加維他命 D 的奶類食品、蛋黃、鹹水魚及肝臟等,均含豐富維他命 D
- 慎防跌倒、注意家居環境安全

藥物治療:
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
- 減低脊椎、股骨及腕骨骨折的機會
- 須於早上在進食前以一大杯清水空肚服用;服藥後的 30 分鐘內 ,患者不應躺下,應保持身體挺直,亦不能進食或服用其他藥物
- 副作用輕微,如腸胃不適、胸口疼痛、胃灼熱、吞嚥困難、頭痛或肌肉疼痛等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
- 模仿雌激素,選擇性地在不同細胞產生效用
- 防止骨質流失,減低脊椎骨折的機會 40% 至 50%
- 此藥不能治療更年期的症狀
- 副作用方面,與使用雌激素一樣,有機會増加患上靜脈栓塞的機會,引起潮熱等
荷爾蒙補充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 有效治療骨質疏鬆症
- 副作用方面,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可增加患上乳癌及靜脈栓塞的機會,亦可能引致陰道流血、膽囊疾病及乳房疼痛等
抑鈣素(Calcitonin)
- 經由鼻孔吸入的藥物,每天一次,但功效不及雙磷酸鹽類或荷爾蒙補充療法顯著
*小知識*
每年的 10 月 20 日為「國際骨質疏鬆日」,超過 100 個國家及組織每年均會舉辦活動來讓市民關注骨質疏鬆的重要性。
- Like
- Digg
- Del
- Tumblr
- VKontakte
- Flattr
- Buffer
- Love This
- Odnoklassniki
- Meneame
- Blogger
- Amazon
- Yahoo Mail
- Gmail
- AOL
- Newsvine
- HackerNews
- Evernote
- MySpace
- Mail.ru
- Viadeo
- Line
- Comments
- Yummly
- SMS
- Viber
- Telegram
- Subscribe
- Skype
- Facebook Messenger
- Kakao
- LiveJournal
- Yammer
- Edgar
- Fintel
- Mix
- Instapaper
- Copy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