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郊遊路線推介專欄作者KC
旨在與人分享在山野間的遊歷和體會,或許可以幫大家找到合適的出遊路線,或許可以令大家認識自然多一點點,與它重新連結。
FB 專頁:地平線上的一期一會︱Captain KC’s Travelogue
| 短遊小山系列 — 靜聽蜻蜓天堂的前世今生 |
盛夏初至
山巒開滿鼠刺淡黃色的花
蟬鳴響徹山間
然而斑帶麗沫蟬卻默不作聲、不發一語
依附在三白草上的若蟲玩起吹泡泡來
用綿綿的白沫包裹自己脆弱的身體
藏身在自製的育嬰室內避開天敵
有趣的是在蛻變成蟲後卻不再低調
換上一襲帶黑點的鮮艷紅裳
一片白浪中紅點紛飛
無聲地招來異性完成繁殖大業
在附近的小溪中
一隻吃得肚滿腸肥的蜻蜓稚蟲悄悄地爬出水面
牠一動不動地伏在石壁上 外殻慢慢變得乾硬
內裏肉身則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
添上雙翅的蜻蜓最終破殼而出、一飛衝天
正想在小溪兩岸找個落腳點
卻發現岸邊早已有各路人馬各據一方
煙翅綠色蟌拍着橙色翅膀
竹桿般纖瘦的翠綠軀幹在空中上下輕擺
以上乘輕功緩緩地降落在溪旁的一片狹長葉子上
下方的石塊上竟有一顆藍寶石正閃爍發亮
原來是身披閃藍戰衣的三斑陽鼻蟌鎮守其上
溪流之處均是這些蜻蜓、豆娘的戰場
靜候機會爭奪異性相親
然後將下一代產在小溪中
完成延續生命循環的最終章
這裏是得天獨厚的沙螺洞
眾水因四面環山而匯聚在此山中盆地
亦因前人耕作的水利系統而使這裏土地保持濕潤
滋養出多姿多彩、豐沛充盈的生命
這裏不但被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
更被指定為12個「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之一
一年四季之物不盡相同
每次到訪皆有驚喜
這次到訪更為特別
一行廿人不單沿途了解生態
更在此進行山野靈修、在田間默想
我們對着山谷閉上雙目靜聽流水的聲音
潺潺水聲洗淨耳根、平靜心境
淙淙流水驅散悶熱、涼透心扉
水從山之高處溢出
川流不息地灌進谷中
水 讓這山中盆地生氣盎然
水 讓這裏的蜻蜓、豆娘得以繁衍
水 恩澤這片大地
若不如此靜靜細察
或許我們從未如此認真地
看重過我們每日也在飲用的水
然而這純樸的自然背後卻暗藏危機
自沙螺洞的原居民棄耕之後
這片土地經歷一輪你爭我奪、破壞蹂躪
甚至曾因村民欲打造油菜花田吸引遊客
而被切斷水源
歷盡滄桑的濕地開始旱化
喜濕地的植物如薑花、水邊的聚花草被邊緣化
間斷毛蕨抓住土地由濕轉乾的時機應運而生
蜻蜓、豆娘賴以生存的濕地日漸消失
要不是近年及時收回土地進行保育
下一代的蜻蜓、豆娘差點找不回牠們的家
「耶和華上帝把那人安置在伊甸園,
讓他耕耘看管。」(創世記 2:15)
過去神學家形容人為地上的管家
認為上帝賦予人管理大地的責任
然而人類卻是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
我們果真有能力去管理好大地嗎?
「誰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
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面成為泉源,
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 4:14)
環境破壞的主因離不開人類的貪婪自私
沙螺洞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
今年全球氣溫已飆升超過1.5度
超過巴黎協定為全球定下的警戒線
除了要積極研究補救之法外
更要正視人類無止境的貪念之源頭
而人類病態的心靈並非無藥可救
湧流不息的活水早已賜下
但願更多人能領受活水轉化心靈顧及蒼生
使各地脆弱瀕危的水文生態系統得以復育
給同居在地球村上的蜻蜓、豆娘一個永續的家
<< 路線資料 >>
路線:鶴藪圍>鶴藪灌溉水塘>平山仔>沙螺洞>鳳園
起點交通:於粉嶺港鐵站乘小巴52B至鶴藪圍
終點交通:於鳳園乘小巴20P至大埔墟港鐵站
需時:3.5 hr
全長:7 km
難度:兩粒星
行程亮點:沙螺洞(蜻蜓天堂)、鳳園(蝴蝶天堂)
KC教路:於涼亭下車,沿馬路入鶴藪水塘,取水壩右方石級而上,接家樂徑而行,按指示前往沙螺洞。及至沙螺洞,沿主路穿過昔日田地及張屋,在村口接上車路下山,不久再接石級下至鳳園離開 (詳見FB comment的路線圖及IG Story相片)
KC貼士:
– 通常在水邊比較容易找到蜻蜓豆娘的身影,村口及村尾的小橋均是熱門的觀賞地點
歷史資料館:
– 沙螺洞:乃四面環山的盤地,三百年前客籍張、李兩氏來此定居,開闢梯田,耕種稻米為生。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業式微,村民陸續遷出,不少更移居海外,因此大量農田荒廢。至八十年代,有發展商開始收購沙螺洞土地計劃發展。然而,九十年代蜻蜓專家韋敬輝來訪,自始陸續發現珍稀的蜻蜓和植物,於是發展計劃受環團大力反對。沙螺洞之土地問題僵持接近20年,政府最後以非原址換地方式向發展商收回沙螺洞,並交由環保團體綠色力量協助管理及保育
自然小百科:
– 三白草:每年四至六月開花時,最近花序的2-3塊葉片會變白,吸引昆蟲助它傳播花粉
– 斑帶麗沫蟬:不會鳴叫,成蟲常見於五至九月間,乃香港不常見品種;其若蟲會分泌泡沫包裹自身,令自己保持濕潤,並用來自衞和藏身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
- Like
- Digg
- Del
- Tumblr
- VKontakte
- Flattr
- Buffer
- Love This
- Odnoklassniki
- Meneame
- Blogger
- Amazon
- Yahoo Mail
- Gmail
- AOL
- Newsvine
- HackerNews
- Evernote
- MySpace
- Mail.ru
- Viadeo
- Line
- Comments
- Yummly
- SMS
- Viber
- Telegram
- Subscribe
- Skype
- Facebook Messenger
- Kakao
- LiveJournal
- Yammer
- Edgar
- Fintel
- Mix
- Instapaper
- Copy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