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高低膊」,疑患上脊柱側彎?

兒童脊柱側彎
據衛生署資料顯示,全港約有2-3%青少年患脊柱側彎。(Kneepain.com.hk)

脊柱側彎是青少年常見的脊柱健康問題,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全港約有2-3%青少年患病。

所謂脊柱側彎,意指脊骨向左或向右彎曲,呈「C」形或「S」形。 按照成因可分為4大類,包括原發性脊柱側彎、退化性脊椎側彎、先天性脊椎側彎,以及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彎。

青少年於10至15歲時期發病多屬於原發性脊柱側彎,是常見的脊椎側彎之一。目前成因仍然未明,惟女童患病風險較男童高;而父母患有脊柱側彎,孩子的患病風險也會相應增加。如患者於10歲以下已出現病徵,則多屬先天性脊柱側彎或神經系統肌肉病理引發的癱瘓性脊柱側彎。

至於不少學童家長會問:「脊柱側彎與學童書包過重有關嗎?」事實上,書包太重的確會令背脊長期受壓阻礙發育、背姿不良導致脊椎骨發展異常,造成小朋友「駝背」(又稱「脊柱後凸」)或「高低膊」,但目前醫學界仍未有數據顯示不當姿勢、背部負重是引起脊柱側彎的元兇。

小朋友「高低膊」,是患上脊柱測彎嗎?(快速導覽)
童書包過重-脊椎骨發展異常
學童書包過重會令背脊長期受壓阻礙發育、背姿不良導致脊椎骨發展異常。(Kneepain.com.hk)

青春期病情易惡化

輕微的脊柱側彎患者大部分沒有症狀或不明顯,尤其因衣服遮蓋,家長更難以察覺,多在「學生健康服務」例行體格檢查時才發現。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盤骨傾斜、肩膀左右高低不一(俗稱「高低膊」),及左右肩胛骨或側腰不對稱等表徵。順帶一提,出現「高低膊」原因衆多,例如有機會與肩頸病患有關,並非一定由脊柱側彎引致。

隨著學童的青春期發育成長,原發性脊柱側彎的弧度容易惡化,病徵可能於外觀方面逐漸顯現。脊柱側彎多見於胸椎部位,患者會出現胸腔變形、上背隆起,甚至腰背痛楚、下肢麻痺等。在學童時期患有原發性脊柱側彎,成年後出現脊柱退化跡象的風險亦會較高。

值得注意,脊柱側彎長遠有機會併發多種健康問題,例如骨質密度下降、骨質疏鬆症;位於胸椎的脊柱側彎,可引發肺部變形、肺容量下降等長遠問題,影響心肺功能;或是因姿勢動作的代償作用,使不同部位的關節提早退化等等,影響身體活動能力,令患者身心受壓。

學童時期原發性脊柱側彎
學童時期患有原發性脊柱側彎,成年後出現脊柱退化跡象的風險亦會較高。(Kneepain.com.hk)

診斷方法

脊柱側彎因應嚴重程度可大致劃分為3個等級:
1. 輕度︰多於10度但少於20度
2. 中度︰20度至40度
3. 嚴重︰40度以上

要評估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醫生一般會先透過面診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症狀等等,再配合臨床檢查,初步判斷是否患上脊柱側彎的問題。如有需要,將安排患者接受相關影像檢查,例如X光造影檢查(X-Ray)、無輻射的超聲波掃描儀Scolioscan Station,以及EOS全身3D低輻射X光檢查有助醫生斷症,以便安排適切的治療方案。

EOS全身3D低輻射X光檢查是近年新興的診斷方法。EOS系統可同時為患者的正面及側面造影,並經過系統分析,構建個人骨骼系統的3D立體圖像。相較傳統的X光造影檢查,輻射劑量可減少六成以上,是長期監測脊柱側彎病情的理想途徑之一。

兒童脊柱側彎需要治療嗎?

輕微的脊柱側彎患者一般無需接受治療,但因側彎程度於青春期階段容易惡化,故需定期觀察及覆診,直至骨骼生長成熟,側彎程度大多會穩定下來;中度側彎的患者則有機會需要佩戴脊柱矯形器,以預防情況惡化;至於病情嚴重的患者,醫生將依據年齡、脊柱側彎的位置及角度、身體狀況等因素,或建議接受相關的手術治療,例如:脊柱內固定術、矯形及脊椎融合手術等。

矯正脊椎後,除了可改善患者的體形外觀,亦能放鬆受壓迫的神經線,舒緩痛楚,及減低胸腔器官及心肺功能所受的影響。 另外,患者接受物理治療,或有助提升脊柱的柔軟度及活動幅度,改善姿勢及强化背部肌肉。而針對需要長期佩戴脊柱矯形器者,治療也有助改善因活動不足引起的肌肉萎縮,避免加劇病情及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延伸閲讀: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